你真的会问老师问题吗?衡中学霸告诉你:正确的问法是这样!
老师,如何学好语文啊?
老师,如何学好数学啊?都高三了,成绩提不上去啊!
老师,英语阅读理解到底应该怎么提高正确率?还有英语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啊?
……
在我们的微信后台经常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首先,这些同学都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否则也没有必要关注我们的学科账号;其次,成绩的暂时落后以及知识点的不明了,都让你们备受煎熬,你们急于寻求一条捷径从而迅速走出落后的沼泽区。
但是,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内心想法么?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我都想反问这几个问题:“如何能发财?”、“如何能成功?”“如何能成名?”、“如何能家庭幸福、国泰民安?”……
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内心焦急的学生,其实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急于求成。你问我如何学好数学?如何学好英语?如何学好语文?每一个问题我都能和你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假如详细地了解了你之后,可能说上一个星期、一个月都说不完。(我不相信有哪个老师能用一句话、几小时便能真正实现成绩的提升,如果有,那你现在怎么还会落后呢,对不对)
问问题是一门艺术,但你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么?
高中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哪里不会,迅速搞清楚,然后问题便不会存在。假如有问题却从不解决,这样的问题越积越多,很容易造成试卷不及、成绩不理想、名次垫底的情况。所以,相信每一个教室里都有这样一个画面:优等生总是追着老师屁股后面问这问那,而存在很多问题的你,总是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对着不会的问题唉声叹气……
也许,你也学着人家问问题的样子,跑到老师那里问一些十分基础的问题,或者来到小政老师这里问:“如何学好XX学科”的问题。
我觉得这些学生问问题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问的问题太太太基础了,课本上都有的东西,自己懒得翻阅;
2、问的问题太太太大了,一下子就如何学好XX,你太想成功了,太想走捷径了,请你记住一句话,慢慢走是最好的捷径;
3、很多同学会跑来找小编要资料,但是我发现很多资料刚刚在公众号上发布不久,往历史消息里翻一番真的不难找到。
不过我真心懂得这些同学的焦急,因为你们确实是想学好,那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从解决每一个小问题开始,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问问题。
如何问问题 请你抱着不是“老师把这道题过程给我讲一遍”,而是“为什么那么做不行”“我换一个角度看着道题如何如何”的心理去问问题,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认为问题不应该不满足于把这道题的解法让老师复述一遍——其实你基本不会再看到原题了——高考更不可能遇见,问题应该跳出“题”的范畴,你要把这道题背后的知识与思维把握住,跟老师探讨题目内含的思考方式。 说白了,问题的过程少不了思想的碰撞,问题的最大意义是让你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而不是多了一个让你的改错本变厚的机会。 很多同学可能习惯于看到一道不会的题立马扔到一边,等到下课铃响就拿起来跑去问老师。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或许你认为每天去问题是好学生的表现,但在老师帮你理清思路的同时,你也放弃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不是告诉大家不去问问题,而是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必让别人帮忙。老师或许讲的很清楚,但实际上你是被领着走的,效果总之不如自己思考要好。 当然,如果这道题你发现自己无法解决,还是要依靠老师的讲解,不要白白浪费时间。 如果你问的是关于“xx学科怎么学”之类的问题而不是具体某道题的话,也不要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老师——无论你问什么问题,必不可少的是自己的思考反思。 先问问自己:我近期的学习有什么问题?我在这个学科上弱势在哪?我做的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你要明白一点:你不会的地方只有自己知道,老师再热心帮助你也只能按着他的认知和讲题经验给你复述一遍,不要忍着听一堆不痛不痒的话等老师的回答正好触碰到你的知识盲点,而要事先自我剖析,直接告诉老师我哪方面有疑问,这样效率无疑会高很多。 总而言之,问问题的时候,不能不做准备,等着老师给你灌输知识,事先自我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有明确的的目标而不是等着老师给你复述一遍,告诉老师:我想知道些什么。 也不要不好意思反驳老师,有不同的见解立刻提出来,这可能是你未发现的思维误区,也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
总之,老师上课讲课,他是主导;你在下课问问题,你是主导。要引导着利用老师的知识与见解来给自己解决明确方向的问题。而不是把主动权交给老师,“再上一次课”。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 同一堂课,同一个老师,同样的40分钟,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完全懂了,有的依旧一脸茫然,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听课方法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听课才最有效?以下是优秀教师总结的10种听课方法,各位童鞋赶紧对照着学起来吧!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 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听,一般指听录音、听范读、听提问、听讲解;看,主要是指看板书、看挂图、看荧屏或银幕上的多媒体画面,看教师的教态,如教师的举手投足、神情姿态。因为教师要借助这些板书、画面、手势,化抽象为具体、变繁复为简明、变陌生为熟悉。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思则是主动地思考。 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 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 耳到: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 “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 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 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学生听,学得很被动。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听懂,就是把知识的概念或结论搞明白,即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明白。 依据听懂的标准,研究运用听懂的规律,主要是研究学习概念的规律。掌握旧概念是学习新概念的基础;搞清概念的由来,是概念学习之本。概念的表述(定义、定理、定律等)是概念之末,概念的形成是概念之本。舍本逐末,是死知识,亦非真知,于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无益;掌握概念表述的科学性,是概念学习的关键。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概念各部分的准确含义及内在联系,从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最后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是概念学习的保证。这是新课标下听好课的最重要的方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 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有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疑难大问题。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 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上课如何听讲更有效的10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