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访问的是无锡东南教育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0510-8555345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必读

《人民的名义》——除了反腐,我们也能说说教育

   最近,荧屏上迎来了一股清流,一部相当有主旋律的剧《人民的名义》,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对该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对这部从头“燃”到尾的正剧毫无抵抗力。

 

  这部剧集结了包括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陆毅、胡可在内的多位实力派演员,连跑来客串的侯勇、沈晓梅、刘伟等也都奉献了精彩的演技,算是最有表演水平的一部剧了。小编不仅被强大的演员阵容所吸引,更沉迷于细节和剧情。每个人物个性鲜明,或正直、或圆滑。有清廉的官儿、腐败的坏分子、行贿的商人,今天我们就以剧中主要人物为例,讲讲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不跑偏,说说深藏在人物背后的关于教育的那些事儿。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公平、正义的孩子呢?

1. 接受培养正义感孩子这一想法

     有智慧的父母会把很重要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他们有目的地做出选择。然后他们有策略地指引孩子往那条路前进。同样的,培养有正义感的孩子始于要培养有正义感孩子的想法。第一步绝对重要,但也不要过分夸张。放弃你对于他人的特权是与文化习惯背道而驰的。而直到你有特意去寻找时,你才会发现这一点。

2.为孩子树立榜样,何谓有正义感的生活

     我们的孩子在看。他们正关注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动比我们所说的话管用一千倍。很简单,但是如果孩子们没有看到我们在倡导生活中社会正义的关注的话,他们也不会去关心,而且也没有理由去假设他们今后会关心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看到我们在倡导社会正义、热情并且有规律性地为之服务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为失业的朋友做顿饭,为孤儿买圣诞礼物,对于剥削儿童的公司,表明你的态度,并且为那些弱者说话。你的子女会注意到你所做的,那么他们也会这样做。

3.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想从中受益就要有始有终。鼓励孩子走到终点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鼓励性的,积极的语言。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他们清洁玩具或脏衣服时,我们表扬他们,为的是他们能善始善终。当你看到孩子关心正义时,一定要大声地表扬,不断地表扬他们。毕竟,相比击中棒球而言,孩子们表现出对于别人的正义感更值得大声赞扬。

想要培养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就事论事,不要延伸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协助孩子一块去解决,千万不要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又牵引出其它的问题。比如:当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会把之前的陈年旧帐翻出来,认为这样才会起到“警示”的作用。

  父母这样做不仅帮不到孩子,而且还会因为问题的延伸,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让孩子不听话,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说的话不中听。

  多听少说,不要打断。当孩子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耐心的听完孩子所说的话,而不要从中打断,或者过早的判断,下定义。因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孩子的倾诉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倾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接纳,父母的接纳会让孩子乐于表达,当孩子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后,父母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孩子就会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父母的“断章取义”,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孩子也会因此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事情都等着父母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有自己的主见?

2.稳定情绪,不急不火

      情绪是一切问题的导火索,很多父母就是因为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火冒三丈”。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让自己失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孩子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表面上会屈从,听话,内心之中却埋下了一颗抗拒的种子。

  不论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都要稳定情绪,和孩子一起面对,这时也正是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而不是火上浇油,父母遇事不慌、不急不躁的态度同样会影响着孩子。

3.探讨征求,不要唠叨

     在家庭环境里,不管孩子年龄多大,如果能够遇事就和孩子说一说,特别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提前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议,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这种形式会激发孩子的思考,从而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够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听话。

  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因为,唠叨会扰乱孩子的思考,不但不能够起到让孩子听话的作用,还会因为唠叨让孩子产生反感。

  孩子最初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大多来源于家庭,来源于和父母日常的互动。所以,让孩子听话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讲究策略,因为也只有孩子听话,才能够引导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单纯的让孩子听话,因为听话未必就是优秀的孩子,也不要只让孩子有主见,如果坚持自己没有见解的主意,只能是固执己见。听话,就是能够分析利弊,善于借鉴;主见,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见解,听话又有主见才是一种智慧。

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三观呢?


1.提供心理营养

     孩子的成长需要物质的营养,更需要精神上的营养——父母的爱和信任。父母应多对孩子表达出关心和爱,用言语、动作、神态等多中方式与孩子交流,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而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2.培养孩子的正确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配一些任务,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让孩子尝试着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另外,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困难,父母可以从旁边给予一些帮助,但是不要替代。父母还应正确认识孩子,正确评价孩子,并帮着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让孩子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

3.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使人充实,心情愉快,精神得到寄托,还能陶冶情操,有益心理健康的发展。孩子自发的兴趣由此进行的活动,既是学习的桥梁,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兴趣爱好能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是孩子精神饱满,感情充实,心情愉快。父母应鼓励、尊重,并引导孩子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借助这些爱好,提高孩子的生活热情,稳定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4.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

     与他人交往是社会性的需要,和衣、食、住、行一样,缺一不可。父母可多鼓励孩子参与团体游戏,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团体活动,关心孩子在团体中的地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集体生活能给人以温暖,给人施展才能的机会,是孩子心情开朗,精神振奋。

5.父母必须摒弃不当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灵影响较大,不健康的教育环境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父母应当建立民主宽容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孩子形成谦虚、真诚、自立、乐观、自信等良好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6.父母自身的心理建设

     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情绪稳定,精神健康良好,有利于孩子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父母心理健康不佳往往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建设,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民的名义》讲的是正义力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应该有这样的力量做指引,让他们知道正义乃光明,树立正确三观,做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好少年!   

热门文章

  1. 2016年最适合女生填报的高考专
  2. 2016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选择目
  3. 2016高考志愿填报 英语类方向
  4. 高考志愿填报不得不了解的9个
  5. 高考志愿填报:究竟什么是重点大
  6. 高考志愿填报:选院校与选专业到
  7. 2016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平行志
  8. 填报志愿最热门的八个工科专业
  9. 2016自主招生8大变化总结
  10. 江苏2016省属11所高校综合评价

最近更新

微信
QQ